上海,是体育文化的繁荣之地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城市的体育世界
聊聊那些与上海息息相关的体育闲话
8月13日-22日
十五运会羽毛球资格赛
在湖北宜昌举行
来自全国的羽毛球健儿
将为了各项目16个正赛名额
展开激烈的比拼
希望他们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说起羽毛球
可谓是上海人最喜欢的球类活动之一
第三十三期,阿拉聊聊
羽毛球的那些事
“小小的球儿送春风,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四十七年过去,这首为第三届亚洲羽毛球邀请赛度身定做的歌仍余音绕梁。据词作者凯传回忆:他将歌词交中央乐团同事施光南,半个小时后就谱曲二首,一首2/4拍,一首是3/4拍。经李谷一试唱,选用了3/4拍的。
小学六年级,我学会打羽毛球,至今嘚瑟的是捡球不用手,用球拍一边贴球,迅速一转挑起来。球拍托人内部买,是上海体育器材四厂的双燕牌。拍虽木制,但在弄堂里还是“扎台型”的,左邻右舍也常来借。金属杆属高档,它与铝制球拍都生于上世纪60年代。后又有更轻便耐用的碳素拍。
想当年,用的是木球拍,打的是塑料球
说打羽毛球,其实打的是便宜耐打的塑料球,羽毛制的球贵,买得少。一筒羽毛球12个,是少有的用“一打”英制计量的,无言道出这舶来品来自英国。工作后,打球多在单位隔壁的棋院,都用羽毛球。球不经打,一般打断一根毛就弃用。过去舍不得,要打得羽毛凋零才不用。听说今年部分型号羽毛球涨幅超过同期黄金,专业球百元内一打的极少,贵的要275元/打,成了羽毛不能承受之重。
托起冠军的羽毛
爱一行就知这行高手,小时候晓得是男汤仙虎,女陈玉娘,皆是印尼归国华侨,均入世界羽联名人堂。汤仙虎得过新运会、亚新会和全运会的男单冠军以及亚运会混双冠军。10岁开始打球的陈玉娘,八获全国女单和女双冠军及全运会女单和女双冠军、亚新会和亚运会女单冠军。
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上海人横空出世,这羽毛球新星与作家张爱玲同名同姓。她读小学在长乐路202弄1号的长乐路三小,小学毕业后,进了羽毛球集训队。奋战六年,于1978年崭露头角,获第一届羽毛球世锦赛女单、女双冠军。1981年获第一届世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82年,成为我国获全英公开赛单打冠军第一人,翌年成功卫冕,成为第一位蝉联全英赛冠军的中国选手。她不仅获亚运会女单、混双和女团金牌,1984年还是我国首夺尤伯杯的主力。遗憾的是,未能一睹身份证同是“310103(卢湾区)”老乡的赛场风采。
上海羽毛球运动员张爱玲
2016年10月我去到丹麦,19日第二站到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故乡欧登塞,正逢丹麦羽毛球公开赛开打。该赛始于1935年,参赛者有两个月前在里约奥运会夺得羽毛球男双金牌的中国选手傅海峰/张楠,这次两人分拆重组为傅海峰/徐晨和张楠/刘成,男单金牌得主谌龙与混双铜牌得主张楠的搭档赵芸蕾缺席。此外,参赛的还有拿混双金牌的纳西尔/阿玛德(印尼),混双银牌陈炳顺/吴柳萤(马来西亚)及男双银牌吴蔚升/陈蔚强(马来西亚)等。
欧登塞的安徒生故居
到欧登塞的当天下午,去Hødstrup 5, 5200 Odense欧登塞体育中心观赛。两层楼的比赛场馆简朴不大,观众基本坐满。翌日上午参观安徒生故居和安徒生博物馆,见到两个穿国家队服的女运动员,后在街上又见几个。下午,再看中国选手王懿律/黄东萍挑战阿玛德/纳西尔……那些与洁白的羽毛相伴的日子,真让人怀念啊!
本文作者儿时在家打羽毛球
杨方配资-股市如何加杠杆-炒股杠杆10倍-投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