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坐拥长江入海门户,自古为鱼米之乡、人文渊薮,近代更以民族工业发源地闻名。
作为长三角经济核心区,其GDP总量连续十余年居全国前列,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形成科教与产业双高地。全省拥有167所高校,其中16所跻身“双一流”,高等教育密度全国居首。
近期,校友会发布2025年江苏省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并列第三)、苏州大学(并列第三)、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位列前十。这一榜单既印证了传统强校的底蕴,也揭示了应用型院校的崛起。
南京理工大学跃居第三南京理工大学以全国第38名、省内第三的成绩,创历史最佳排名。
展开剩余78%作为“国防七子”之一,该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蝉联全国第一,2025年牵头研制的电磁轨道炮、智能弹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民品领域同样亮眼,其机械工程学科联合徐工集团开发的无人化盾构机,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12国;新增的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共建“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本科生参与研发的工业视觉检测系统已在苏州工厂落地。
此外,科研经费总量较上年增长23%,彰显其“军工立校、智造强校”的双轨战略成效。
江苏科技大学第26江苏科技大学以全国第226名、省内第26名的成绩,巩固了行业特色院校地位。作为船舶工业“黄埔军校”,该校聚焦绿色船舶与深海装备,自主研发的氨燃料动力系统获中国船级社认证,已应用于中远海运万吨级集装箱船。
2025年,学校获批江苏省海洋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招商重工合作的智能焊接机器人项目,攻克了极地破冰船特种钢材加工难题。
其镇江校区毗邻中船动力产业园,学生大三即可进入江南造船等企业顶岗实习,毕业生在长三角船舶产业链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
常熟理工学院第41常熟理工学院以全国第342名、省内第41名的排名,成为服务县域经济的典范。该校立足苏州制造业强县,构建“一学院对接一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学院联合波司登研发石墨烯保暖材料,汽车工程学院为奇瑞捷豹路虎定制智能生产线改造方案。
2025年,其首创的“县域智能制造工程师班”首批毕业生被常熟高新区企业争抢,平均年薪突破15万元。虽综合排名处于中游,但学校在应用型本科评估中获评A等,校企共建的12个现代产业学院成为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从榜单来看,头部院校中,南京大学以量子通信、行星科学等前沿研究稳居全国第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助力长三角智慧城市建设;苏州大学材料科学成果转化率居全省首位。
中段院校表现抢眼,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服务连云港石化基地,常州大学光伏材料研发配套无锡新能源产业集群。特色院校方面,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作品亮相威尼斯双年展,南京体育学院培养的运动员获巴黎奥运会3金2银。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江苏高校呈现“三层梯队”发展生态。顶层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代表,强化基础研究与国际竞争力。
中层如南京理工、江苏科技等,深耕行业特色与技术转化;基层如常熟理工等应用型院校,则成为县域经济升级的神经末梢。值得关注的是,产教融合深度推进,南理工的军工技术民用化、江科大的船舶工业服务、常熟理工的县域产业赋能,均形成“校地共生”范式。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部分高校面临同质化竞争,如省内有7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但课程体系差异不足;苏北院校受限于区位,高端人才引进难度较大。政策层面,江苏正推行“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指数”评估,引导资源向区域急需领域倾斜。
未来,随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江苏高校需进一步强化差异化定位。顶尖学府应瞄准碳中和、脑科学等“未来赛道”,行业院校需构建“技术中试+成果推广”闭环,地方应用型高校则要深化“县域智库”功能。唯有如此,方能形成从基础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完整教育生态链。
校友会此份榜单不仅是对江苏高教实力的年度检阅,更折射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的教育担当——从南理工的国之重器到常熟理工的县之引擎,每一所高校都在为这片土地注入动能。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于:福建省杨方配资-股市如何加杠杆-炒股杠杆10倍-投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